2021-11-02 11:02:05 來源: 檢測家
關鍵詞:華啟,檢測,國家,復旦大學,博士,王輝,環境檢測,發展,檢測家說
導 語
2021年10月14日,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發布公告, 經全國質量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聯合考核和國務院審定,安徽省人民政府等7個省(市)質量工作考核結果為A級等次,這也是安徽省首次獲得國家質量工作考核A級等次。2020年至今,安徽省已建成26個國家質檢中心,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(安徽)和質量認證示范區(點)建設穩步推進。環境質量的提升,離不開當地政府的堅強領導,也離不開當地環保企業的踏實工作。
本期 「檢測家」走進安徽華啟檢測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華啟檢測”),采訪到總經理王輝。人才困境,他如何攻堅克難踏實解決?平臺受限,他為何堅定信念押注未來?
公司簡介
安徽華啟檢測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第三方檢測的企業,擁有獨立的博士后工作站,共有博士8名。公司與復旦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研發團隊開展技術對接,進行科研項目的“產、學、研”合作,在原有水、氣、土壤、噪聲等檢測服務基礎上增加以土壤修復為課題,建設復旦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示范基地和相關博士后工作站。公司秉承“科技領先,服務市場,科學公正,誠信高效”的企業理念,不斷進行技術創新、設備創新、服務創新和管理創新來保持企業競爭力,推動我國的第三方檢測事業的發展。
補齊短板,環保人再出發
王輝想要涉足環境檢測的理由很簡單,補齊短板。
擁有一家環境工程公司的他認為此舉并不屬于跨界,“只要涉及到環保領域,都離不開檢測。同處于環保領域,檢測業務屬于我們的配套服務。2015年之前環境檢測屬于政府行為,政府放開之后行業迎來社會化。我們有著環境檢測的先天資源優勢,那么與其外包分給檢測機構不如自力更生創立公司。”
早在2017年,他就曾考慮進入檢測市場,然而當時他的注意力在環境工程上,檢測業務被暫時擱置。2020年疫情期間,人員和資金正好處于活躍狀態,于是2020年4月14號,他注冊了公司,開始著手打造檢測業務。
經朋友介紹,他初步了解到了復旦產業園項目,這也是他與復旦大學的緣起。“安徽阜陽復旦產業園是復旦大學控股的一個單位,通過這種關系,我們可以很好的跟復旦大學進行對接。”他親赴復旦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與團隊進行交流,分享環保理念。團隊高度認可了他的發展思路,不光通過技術入股增進雙方聯系,還為華啟檢測推薦了8位博士提供技術支持。
“實際上我們的切入時間是很尷尬的,別人都不看好我們做這個公司,因為無論是環境工程還是環境監測,政府檢查的力度非常大。”2020年當地有許多企業因為抽查出現違規情況,有的資質吊銷,有的公司倒閉。“選擇在抽查最嚴格的時候切入到環境檢測里去,就是對依法規范自己、嚴格要求自己有信心,從一開始我們就打算做一個公平公正的檢測單位。因為只有要求嚴格自律了,以后的路子才能走得更長更遠。”
逆水行舟,直面人才困境
王輝認為,人才確實是企業發展的一個重點,甚至也是整個阜陽城市發展一個重點。從2020年到現在,華啟檢測發展緩慢最根本的原因,不是市場問題,而是人才問題。因為環境領域與其他領域不同,環境領域必須要專業對口、數據準確。政府為了解決問題、吸引人才,出臺了一系列政策,但這不是短期內能解決的事情。
對于當地企業來說,人才短缺的問題是深刻而復雜的,比如本地教育缺位。“阜陽有三所大學,但沒有一所學校有環境專業,沒有教育就沒有專業人才。”比如人才引進困難,“相較北上廣甚至沿海發達省市,阜陽的平臺并不具備可比性。城市發展的差距還需要時間來彌補。”比如青年人理想高遠,“年輕人需要平臺,也想去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鍛煉自己。但北上廣的高薪也意味著高壓,高壓下的理想很容易破滅。”
對于華啟檢測來說,解決問題的手段是多樣而切實的。一是緊跟國家政策,國家以前提出的“大眾創業、萬眾創新”的戰略,吸引更多年輕人回鄉創業、回家就業,所以我們抓住這個機會,招納了有回家意向的專業人才,目前公司大部分技術人員都是通過這種方式引進;二是落實福利待遇,“拒絕996正常休息,福利待遇高于國家平均水平,相關津貼該有都有。”三是提供學習機會,“要么團隊出去培訓,要么專家過來指導,給機會、給平臺讓每一個員工有意愿、有機會去提升自己。”
把握優勢,發力潛在市場
盡管當下受制于平臺和發展時差,但王輝對于未來的阜陽環境檢測市場,仍保有樂觀展望。
皖北是人口大區,尤其阜陽是全國人口最多的一個地級市,人口多意味著勞動力多。以前屬于農業大市,現在相應國家的大方針,朝著工業化為主的專業城鎮化方向轉移。與此同時,現在被納入長三角規劃,以前長三角只有上海、江蘇和浙江,沒有我們安徽的事,因為我們安徽相對于這三個省來講經濟比較落后。加入長三角規劃,對于推動皖北經濟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,當然,皖北地區發展也是推動長三角經濟繁榮非常重要的紐帶。
有鑒于此,很多央企、國企,包括大型的環保公司監測公司入駐到安徽阜陽。對于阜陽當地的檢測機構來說,這既是一種競爭,也是一種優勢。“大型檢測機構入駐肯定是一種競爭,但能吸引他們過來競爭,說明阜陽的檢測市場是相當可觀的。”
目前來看,阜陽大概有1萬家企業,每家企業的例行檢測大概產生2~3萬的業務,對于檢測市場來說,就能產生2~3個億的產值。當下阜陽當地的檢測業務70%流向了省會合肥,剩下的30%由當地的檢測機構瓜分。“既然有這么多的市場份額被外地公司占據了,也就意味著當地企業有著70%可以爭取的潛在市場。我們要抓住這70%,哪怕10%的市場份額能夠帶來2000~3000萬產值,所以要盡可能爭取外流的市場空間,促進阜陽當地經濟發展。”王輝談到。
安徽華啟檢測有限公司 總經理王輝
小編語
/
陸游有詩云:“古人學問無遺力,少壯工夫老始成。”專業人才的培養與提高不是一蹴而就,市場潛力的量變和釋放也非一日之功。正因為有了千千萬萬如王輝一般厚積薄發的檢測人,環保事業才會更進一步。